摘 要: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安全生產的一慣重視。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的重大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指標,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就是要保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關鍵詞:創(chuàng)造開展安全管理
當前,在煤炭企業(yè)進入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面臨著提升經濟總量和運行質量,不斷增強競爭力的艱巨任務。面對這樣的形勢,一方面企業(yè)需要一個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環(huán)境,安全就成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因素,其重要地位更加凸顯;另一方面,在發(fā)展經濟和保障安全的關系上,有些領導干部和職工認識上出現了偏離,認為市場經濟必須以發(fā)展經濟為主,對煤炭行業(yè)特殊的作業(yè)環(huán)境和安全生產在整個工作中的地位產生了模糊概念,必要的投入在減少,抓安全生產的精力相對于經營管理在逐步弱化;還有一些單位,生產一線勞務協(xié)作工,臨時工的數量不斷增加,他們臨時觀念比較強,安全素質差,掙錢的意識沖淡了對安全生產的關注。所有這一些情況都說明,打造安全本質化礦井,為礦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顯行尤其迫切。
安全本質化礦井從本質上來說,是人本管理思想在安全實踐中的運用。它是本質上實現礦井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標志。礦井本質的安全,取決于人本質上的安全,這就需要人的思想、業(yè)務、管理、操作等素質體現“安全第一”的根本,從思想到言行都符合“安全為天”、“管理為本”的基本要求,從而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的目標。
努力實現安全本質化礦井,樹立正確的理念是根本。思為行之先,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樹立正確的安全指導思想至關重要。在新的形勢下確保礦井的長治久安,必須充分認識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地位,自覺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適應煤炭企業(yè)發(fā)展的新形勢,樹立新的安全理念,不斷探索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當前,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從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認識安全工作,從企業(yè)長遠發(fā)展的大局和切實維護職工利益的高度認識安全工作。擺正了這層關系,安全生產工作才能找準方向,把好脈搏。人是安全生產的實踐主體,是安全生產系統(tǒng)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搞好安全生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發(fā)揮人的積極主動性,使職工思想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去年以來,某煤礦圍繞怎樣擺正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怎樣在思想、行政管理、經濟分配、監(jiān)督檢查方面保證安全第一進行了探討,形成了以“123456”為內容的安全文化。即上上下下牢記“安全工作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教訓,嚴格執(zhí)行“80/20”(管理人員負更多的安全責任)和“99+1二0”(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兩項制度,樹立“違章作業(yè)就是自殺,違章指揮就是殺人”,對“三違”或者事故不懲處就是縱容殺人”三個觀念,堅持“違章的話不能聽,冒險的活不能干,分心的事不能想,違紀的事不能辦”四項原則,做到抓操作要有恒心,抓質量要有細心,抓“三違”要有狠心,抓幫教要有耐心,人人要有責任心“五個有心”,時刻想到“發(fā)生事故,個人就失去全部,家庭就失去支柱,親朋就失去幸福,單位就失去利益,責任者就失去崗位,企業(yè)就失去效益”六種后果。在工作中做到沒有“安全第一”思想的人不能進管理崗位,沒有責任心的人不能上崗,自律意識差的人不能單獨作業(yè)。要求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做到:不管哪個領導安排的工作,要始終保證安全第一,工作時間再緊,要始終保證安全第一;生產條件再好再差,要始終保證安全第一;人員再緊,要始終保證安全第一;不論什么獎罰再大,也要始終保證安全第一。不管什么情況,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教育職工;“我自己不違章,誰叫我違章我也不違章”;“時間再緊,我也不違章;”“完不成工作我也不違章”;“獎罰多大我也不違章”,使全體職工保證不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任何情況下擺正安全與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切實做到進礦、進廠、進區(qū)、下井、上崗,安全成為第一要務。
努力實現安全本質化礦井,加強正向引導教育是關鍵。職工正確安全理念的養(yǎng)成,靠的是引導教育。當前,在安全生產教育,往往出現針對性不強,職工興趣不高,引不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鳴。安全教育效果很難保證。要實現安全生產“以人為本”,必須狠抓安全生產的正向引導教育。所謂正向引導教育,就是安全教育以職工自我為中心開展教育,由職工被動接受轉為主動要求。這種教育以自我為中心,通過改變心志模式,從而改變環(huán)境向安全的角度轉變。去年以來,我們圍繞“礦上抓安全就是為了我安全”,“不違章能不能干活”、“礦上抓安全與職工利益是否矛盾”、事故案例現身教育”、“礦上抓不如職工自己抓”闡明事理,加強教育,并且組織開展安全演講,安全知識競賽、“區(qū)隊管理人員講安全”、“礦井安全生產我該怎么辦”等大討論,堅持“安全教育每班安全提醒、每周二一次安全教育學習、每月一次安全薄弱人物排查、每月組織一次全員培訓”四個一安全活動,定期舉辦安全事故案例展覽,安全教育循循善誘,職工身心全程參與,安全心理雙向交流,觸動了職工心靈,體現了親情,接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距離,徹底改變了“礦上抓安全,職工千方百計逃避被‘抓’”的樹立心理。通過開展正向引導教育,要注重形式而不唯形式,要注重內容更要豐富內容。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也可以賦予新的豐富的安全內容。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好班前會、班后會等時間,利用學習室、排班室等地點,用生動鮮活的內容加強職工的正向引導教育,效果很好,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使職工牢記安全生產的基本常識和必要的安全知識,使職工置身于安全生產的環(huán)境之中,時時處處感受到安全生產的濃厚氛圍。
努力實現安全本質化礦井,標準化管理是基礎。安全生產的好壞,是檢驗安全管理的基礎性要素。多年來,從安全生產實踐經驗中總結提煉出來的各項規(guī)定、制度可以說非常完善,而使這些制度規(guī)定在現場失敗的原因,不是制度規(guī)定不符合現場實際的要求,而是管理者和職工對現場疏于管理,造成管理使衡,有效的制度、規(guī)定沒有在現場得到落實。多年來,煤炭企業(yè)為實現安全生產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開展了質量標準化建設,使安全生產的基礎不斷鞏固,促進了安全生產,但是,由于煤礦工作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在標準執(zhí)行和現場落實上,不到位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加強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就是在保證投入的條件下,從研究、規(guī)范人的思想行為入手,職工進入工作崗位開始,一舉一動都有標準可依、都能按規(guī)程和規(guī)定進行作業(yè)的管理。要加強標準化管理,首先要加強人的標準化意識和行為的管理。是否重視標準化管理,關鍵在于各級管理人員。各級管理人員擔負著執(zhí)行命令和決策、傳達貫徹上級一系列安全生產指標的責任,管理人員的標準偏差,勢必影響職工對安全生產的工作態(tài)度和認識,就會造成職工得過且過、僥幸蠻干,對安全生產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堅持80/20的原則,也就是說,管理人員要負有更多的安全責任,對那些安全意識淡薄責任心差的堅決給予調整,把安全意識牢固、責任心強的選拔上來,為安全生產提供有利的組織保證。其次,管理要突出重點,特別是對“一通三防”、礦井防治水、頂板管理、提升運輸等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和辦法,采用新的技術、設備和工藝,切實加強重點治理區(qū)域的管理,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的狀態(tài)。另外要大力開展創(chuàng)造“精品工程”活動,深化整治。抓安全工程治理,要有精品意識,通過管理出精品,建設“放心工程”和“名牌工程”,使各項管理真正落實到標準化上,從而打牢安全生產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