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绦匀投资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網

應急救援工作要求及救援系統(tǒng)

  
評論: 更新日期:2011年02月17日

 一、應急救援工作要求

  安全生產,重在防患于未然。同時,生產安全事故發(fā)生后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對于最大限度地減小和降低損失,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也是至關重要的。對此,安全生產法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

  1.對各級政府的應急要求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必須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地區(qū)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安全生產法》明確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qū)域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2.對企業(yè)的應急要求

  企業(yè)必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落實應急救援人員、配備相應的器材和設備。《安全生產法》明確規(guī)定: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生產經營規(guī)模較小,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的,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應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yǎng),保證正常運轉。

  3.事故報告制度

  事故發(fā)生后,現場有關人員必須立即報告;企業(yè)負責人接到報告后,必須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事故的情況,任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謊報、不報。

  《安全生產法》明確規(guī)定:生產經營單位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立即如實報告當地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安全生產法》明確規(guī)定: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上報事故情況。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對事故情況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

  4.事故搶救規(guī)定

  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接到重大事故報告后,必須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支持、配合事故搶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條件?!栋踩a法》明確規(guī)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負責人接到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

  二、事故應急救援系統(tǒng)

  由于自然災害或人為原因,當事故或災害不可避免的時候,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是惟一可以抵御事故或災害蔓延并減緩危害后果的有力措施。因此,如果在事故或災害發(fā)生前建立完善的應急救援系統(tǒng),制定周密的救援計劃,在事故發(fā)生時采取及時有效行動,事故后做好系統(tǒng)恢復和善后處理,可以拯救生命、保護財產、保護環(huán)境。

  應急救援系統(tǒng)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應急救援預案(或稱計劃);

  (3)應急培訓和演習;

 ?。?)應急救援行動;

  (5)現場清除與凈化;

  (6)事故后的恢復和善后處理。

  1.應急救援系統(tǒng)的組織機構

  應急救援系統(tǒng)的組織結構包括:

  (1)應急指揮機構———協(xié)調應急組織各個機構運作和關系;

  (2)事故現場指揮機構———負責事故現場應急的指揮工作、人員調度、資源的有效利用;

 ?。?)支持保障機構———提供應急物質資源和人員支持的后方保障;

 ?。?)媒體機構———安排媒體報道、采訪、新聞發(fā)布會;

 ?。?)信息管理機構———信息管理、信息服務。

  各機構要不斷調整運行狀態(tài),協(xié)調關系,形成整體,使系統(tǒng)快速、有序、高效地開展現場應急救援行動。

網友評論 more
創(chuàng)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yè)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系我們
精河县| 堆龙德庆县| 桂平市| 仁化县| 嘉义县| 新宁县| 鹤峰县| 印江| 荃湾区| 江源县| 长海县| 河西区| 丰原市| 若羌县| 壤塘县| 蒙阴县| 新闻| 泸定县| 磐石市| 六安市| 筠连县| 辽源市| 枣阳市| 白沙| 文水县| 郓城县| 绵竹市| 沿河| 乌兰浩特市| 崇仁县| 孟州市| 富顺县| 自贡市| 万州区| 海口市| 三亚市| 永城市| 寿宁县| 大港区| 佛冈县|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