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辦法
(一)諧振過電壓
a 優(yōu)先選用勵磁特性飽和點較高的抗諧振型電壓互感器;
b 減少同一系統(tǒng)中電壓互感器高壓側中性點接地數量,除電源側電壓互感器高壓側中性點接地外,其它電壓互感器中性點盡可能不接地;
c 在電壓互感器開口三角繞組裝設二次消諧器或消諧電阻;
d 在電壓互感器一次繞組中性點裝設一次消諧器。
適當選擇消弧線圈的脫諧度,避開電網諧振點。
(二)弧光接地過電壓
a 裝設消弧線圈
為保證接地電弧自熄,35 kV中性點不接地系統(tǒng)電容電流超過10 A時,一律應裝設消弧線圈。
b 合理選擇消弧線圈容量
消弧線圈的分頭調整,不能僅僅依據理論計算值,應根據實測電容電流值來調整。否則,由于計算誤差大,造成消弧線圈發(fā)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形同虛設;更為嚴重的是,有可能造成消弧線圈欠補償,形成諧振過電壓,從而產生負作用。容性電流測試工作應定期開展,測試方法可采用外加電容法,簡便有效,適合現場應用。
c 消弧線圈的選型
老式手動消弧線圈除需停電調分頭,不能自動跟蹤補償電網電容電流等缺點外,脫諧度也很難保證在10%以內,其運行效果不能令人滿意。據國內外資料統(tǒng)計分析表明,采用老式手動消弧線圈補償的電網,單相接地發(fā)展成相間短路的事故率在20%~40%之間,比采用自動跟蹤補償的電網高出3倍以上。因此,新上消弧線圈應裝設自動跟蹤補償的消弧線圈。
目前,自動消弧線圈有四大類:(1)用有載分接開關調節(jié)消弧線圈的分接頭;(2)調節(jié)消弧線圈的鐵心氣隙;(3)直流助磁調節(jié);(4)可控硅調節(jié)消弧線圈。
為保證老式手動消弧線圈充分發(fā)揮作用,克服固有的缺點,可分輕重緩急逐步改造成自動跟蹤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