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樓原設計為地上43層,后由于多方面因素,改為暫施工至24層,地下2層(主樓還有一夾層),裙房地上5層。主樓為外框內(nèi)筒結構,標準層層高為3.9米(15、24層層商為4.8米),外緣尺寸為36.4m×33.4m.對于結構施工期間的外防護架,原計劃采用北京大學山寶科技開發(fā)公司研制的提升腳手架,后由于規(guī)模調(diào)整較大,改為采用外掛提升式腳手架。
1、腳手架設計
1.1、平面布置由于采用小流水技術組織施工,標準層從中一分兩段,因此架子也相應從⑦、⑧軸中間向兩端布置,在對應塔吊附著處和外用電梯處架體斷開,局部防護采用單排架另做處理,平面布置見圖
1.1.2、架體結構架體的寬度一般為6米,為保證提升時不影響相鄰架體,每兩片架子之間的距離在20—30cm之間,不合模數(shù)的架子的寬度可截短鋼管調(diào)整。架子的總高度為外側為10米(6米十4米鋼管組合),內(nèi)側為6米,防護高度超出兩層標準層高度約2米,對于15、24層層高加大,施工時采用臨時搭設單排防護架,完全可以滿足施工期間的臨邊安全防護要求。為增加架子的整體性,在兩端各設一道斜拉桿,連結內(nèi)外立桿,作用類似于爬架的廊道斜桿。穿過樓板預留洞的鋼管不僅起到拉接外防護架的作用,還可利用它建立下面樓層的外防護,為拆模板、砌筑提供安全保障。每片架子外側滿掛密目安全網(wǎng),兩片架子之間的間隙用窄幅安全網(wǎng)封閉。為以防萬一,每片架子設兩道保險鋼絲繩(φ12.5,6×19),用花籃螺栓緊固,增大了安全保證系數(shù)。
1.3、結構計算取6米寬架體為例,簡化后結構計算模型見圖5.2g為立桿傳下來的恒載和活荷載,T為拉接桿所承受的拉力,F(xiàn)為外傾覆力。根據(jù)北京地區(qū)廣泛采用的《插口架子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的規(guī)定,掛架的施工活荷載不得超過1.2KN/m2,計算后2g荷載組合值為27KN.經(jīng)計算,風荷載取0.133KN/m2.據(jù)此分別對桿件最大壓力Nmax、局部穩(wěn)定性(單肢長細比)、抗傾覆、保險鋼絲繩容許拉力進行計算,均滿足要求。
2、腳手架施工
2.1、腳手架搭設和拆除主樓6層以下與裙樓相連,外防護采用雙排腳手架。在施工至7層立面結構時,外防護架就與下面的架體脫離,僅將臨時斜支撐桿伸至6層樓面,在8層頂板施工完畢后,架體即可全部完成。掛好鋼絲繩,連接拉接桿,加上斜支撐桿后即可拆除6層的臨時支撐,具備條件后即可提升架體。
在結構施工完畢后,將各片架子直接吊至地面分片拆除。
2.2、腳手架提升在樓面混凝土具有一定強度后開始提升,從⑦、⑧軸中間向兩側推進。
外防護架與結構邊之間距離設計為20cm,雖然可調(diào),但不能太大,因此外邊梁模板的支撐鋼管的外伸長度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否則就會影響提升。每班由7人組成,其中信號工1人,班長l人,其余5人。每片吊裝單體上的腳手板、安全網(wǎng)均為一次性搭設,提升時只需解除及重新固定拉接桿和每兩片架子之間的窄幅安全網(wǎng),一般20分鐘即可提升一片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