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底內容:
一、準備工作
1、現(xiàn)場準備:施工場地平整,施工便道通暢,保證水、電現(xiàn)場使用。
2、材料準備:所需材料已經(jīng)進場并檢驗合格,周轉材料如模板、鋼管、卡具等備齊,各作業(yè)班組根據(jù)作業(yè)內容的不同,分配相應作業(yè)人員。
3、溝槽開挖前,應做好排水設施,安全防護設施。溝槽開挖后應及時進行立模澆筑施工,并做好安全防護設施,防止塌方。
二、施工流程及操作要點
1、施工范圍
(一)DK25+072.5~DK25+630、DK26+310~DK26+830段路基左側,DK25+072.5~DK25+610、DK26+330~DK26+370、DK26+445~DK26+670、DK26+770~DK26+810段路基右側路塹矩形側溝施工,深度為1.0m,寬度為0.8m,側溝壁厚0.3m,側溝低厚0.2m。
(二)DK25+960~DK25+977.5、DK26+080~DK26+250、DK27+030~DK27+390段路基左側,DK26+080~DK26+137.5、DK27+130~DK27+230、DK27+250~DK27+290、DK27+330~DK27+370段路基右側路塹矩形側溝施工,深度為0.9m,寬度為0.7m,側溝壁厚0.3m,側溝低厚0.2m。
(三) DK29+275~DK29+695、DK30+005~DK30+163.268、DAK29+900~DAK29+930、DAK30+150~DK30+230、DK30+370~DK30+450、DK30+550~DK30+590、DK30+770~DK30+950、DK31+010~DK31+330、DK31+470~DK31+570、DK31+670~DK31+830、DK31+950~DK32+010段路基左側,DK29+275~DK29+695、DK29+885~DK30+163.268、DAK29+900~DAK29+930、DAK30+150~DK30+230、DK30+350~DK30+450、DK30+550~DK30+590、DK30+770~DK31+830、DK31+930~DK32+010段路基右側路塹矩形側溝施工,深度為0.8m,寬度為0.6m,側溝壁厚0.2m,側溝低厚0.2m。均采用C30混凝土澆筑,每隔20m設一道沉降縫,縫寬2cm,縫內用瀝青麻筋填塞并保證不滲漏水。
2、施工程序及技術要點
(一)、施工放樣
(1)放出側溝邊線,檢查路基寬度。
(2)放樣斷面距離按10m控制。
(二)、側溝施工
第一步:現(xiàn)澆溝底
(1)進場后先根據(jù)技術交底的“側溝中線高程”進行清溝,高挖低填。側溝設計寬度見水溝尺寸及鋼筋布置圖,為了保證支模方便,清溝時側溝兩側各加寬30cm。
(2)鋼筋籠加工應平順,鋼筋根數(shù)及間距按照技術交底給的“側溝尺寸及鋼筋布置詳圖”執(zhí)行。
(3)模板采用鋼模板拼裝,鋼管和方木混合支撐。保證模板平順牢固。先支外模,安放鋼筋籠,鋼筋籠下面用厚度為3cm的混凝土預制塊支墊,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4)在立好鋼筋籠后,在模板上標出混凝土流水面高度,澆筑的時候嚴格控制標高。
第二步:現(xiàn)澆溝壁
(1)模板采用鋼模,鋼管和方木混合支撐,并用定型支架支撐,混凝土采用小振搗棒振搗,以保證側溝側壁穩(wěn)定光滑直順。模板高度不能低于側溝頂面標高,保證水溝的深度。
(2)在溝幫兩側沿縱向每隔2米放置一個Φ50mm的排水管(從溝底流水面向上20cm處,見附圖),把排水管綁定在鋼筋籠上,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水管不移動。排水管兩頭堵緊,中間裝滿砂子,便于拆模后清理。排水管向側溝內側傾斜4%橫坡。
(3)澆筑時不應過快,防止跑模,邊灌邊振搗。待澆筑到標高后,用抹子收面,保證溝壁平順。
3、施工要點
(一)模板采用鋼模板拼裝。當砼下落高度大于2米時,要采用相應的措施,避免砼產(chǎn)生離析。
(二) 混凝土澆灌從低處開始分層均勻進行,分層厚度不宜大于40cm(泵送不宜大于60cm),澆筑速度每小時不宜超過1m。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棒移動距離不應超過其作用半徑的1.5倍,并與側模保持5~10cm的距離,切勿漏振或過振。振搗過程中應將振搗器上下抽動,并應插入下層混凝土內5~10cm,以使混凝土上下層結合密實。在砼澆灌過程中,如表面泌水過多,應及時將水排走或采取逐層減水措施,以免產(chǎn)生松頂,澆灌到頂面后,應及時抹面,定漿后再二次抹面,使表面平整。
(三)砼拆模非承重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除。拆除模板時,不得影響或中斷混凝土的養(yǎng)護工作。養(yǎng)護時間不應小于10天。
(四) 嚴格按照交底及設計規(guī)范要求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設計。
(五)混凝土澆筑應連續(xù)進行,當因故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小于前層混凝土初凝時間。允許間歇時間應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水泥品種、水膠比和外加劑類型等條件通過實驗確定。
當允許間歇時間已超過時,應按澆筑中斷處理,同時應留置施工縫并做出記錄。施工縫的平面應與結構的軸線相垂直。
(六)在施工縫處新澆混凝土之前,應對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進行鑿毛處理并充分濕潤,但不得有積水。鑿毛后露出的新鮮混凝土面積應不低于總面積的
75%。人工鑿毛時混凝土強度不低于2.5MPa,用機械鑿毛時混凝土強度不低于1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