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要求
守法是安全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應當及時準確的獲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對獲取的的法律法規(guī)應指出其那些條款適用于哪些部門,并將這些信息記錄在案,保持信息隨時跟新。應將法律法規(guī)傳達給每一個員工,必要時可進行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要求的培訓,保證員工對其的遵守。
3.目標及管理方案
建立安全管理的目標,目標既要針對運營過程中各職能部門的共性安全問題,也要指明各職能部門的特殊安全問題,對于目標的要求有以下幾點:(1)目標要針對所確定不可容許的風險,使其降低到可以容許的程度。(2)目標應當盡量量化(3)要考慮資源的充分性和選擇方案的可操作性(4)目標要定位與相關的職能部門(5)又開始的完成的時間限制。對應每一個安全管理的目標,應當有一個相應的管理方案方案的內容淫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確定擔任各項任務的職能部門和人員以及他們的職責和權限(2)對各項任務分配適當的人力,財力,設備,技術等資源
4.組織結構及職責
對活動管理,實施,檢驗的人員對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活動,設備設施,過程的安全風險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應當規(guī)定他們的職責,作用和權限,并形成文件予以溝通,便于安全管理的實施,應對職責,作用和權限進行規(guī)定的人員如下:(1)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應當具有承擔安全管理責任,批準安全管理方針,人命安全管理代表以及為安全管理提供資源和主持評審的職責。(2)安全管理者代表,他需要的到安全管理體系績效的回報,注意安全管理的職責與運營職責不相矛盾(3)各職能部門的業(yè)務經理(4)安全培訓人員(5)特種設備負責人(6)設施設備操作人員等。通過職責的劃分最終要達到,對于所有大安全管理事務,要事事有人管,一事一主管,不能有的事沒人管,有的事務多頭管理。
5.培訓意識和能力
在安全管理過程中,全體人員都應具備完成影響目標任務的能力,這就需要根據適當的培訓對其能力進行判定,培訓時需要確定每一個職能級別的人員所需要的能力,并根據不同人員制定系統化的規(guī)化對其進行培訓,要定期評審培訓的效果,并對培訓內容進行實時的改進,通過培訓使所有員工都意識到:(1)執(zhí)行管理方針,程序和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性(2)工作活動中實際或潛在的安全后果,以及個人行為的改進所帶來的安全管理的效益(3)在執(zhí)行安全管理方針,程序和實現體系的要求,包括應急準備與相應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職責(4)偏高規(guī)定的運行程序產生的潛在后果。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一套人員安全評價和標準,并以此作為培訓需求確定和績效考核的依據。
6.協商與溝通
溝通包括與外部的溝通和內部信息的溝通,其中內部溝通包括各職能部門及單位之間的橫向和上下級之間的縱向信息的溝通,溝通的信息方式應在安全管理文件中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外部溝通包括:(1)接受并傳達來自執(zhí)法機構的法律和其他要求信息,并向執(zhí)法機構匯報檢測結果,應急計劃,事故處理以及安全管理事務進行溝通并取得支持。(2)接受乘客投訴并進行記錄,認真調查,研究,處理和回復。(3)向外界展示安全管理的方針和績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方應當建立與員工進行協商和溝通的專門部門,通過該部門實現同員工的制度化,無障礙溝通和協商
7.文件和資料控制
建立文件的目的是把安全管理的要求化為具體的實踐,文件可以確保安全管理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有效的運行,文件需要提供對管理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和查詢相關文件的途徑。當然在滿足有效和效率的前提下,文件應該力求最小化。安全管理體系應當對文件和資料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確保文件:(1)能夠準確定位(2)對他們進行定期評審,必要時予以修訂并由授權人員確定其適用性(3)凡是對安全體系的有效運行具有重要作用崗位,都能得到有關文件和資料的現行版本(4)及時廢止失效的文件和資料或采取其他方法防止誤用(5)出于保障和保留知識的需要而歸檔的文件和資料,要予以適當標識。
8.運行控制
運行控制的目的是對需要控制的風險的運行和活動的實施有效控制,使與這些運行和活動有關風險都處于受控狀態(tài)。對于經過評價需要控制的風險,應建立文件化的程序。運行標準應當清楚到現場工作人員可以看懂并知道怎么去做的程度。這些運行標準可以來自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定。當然為了保證本質安全,應當從設施設備設計時抓起。
9.應急準備與響應
應急系統用來確定發(fā)生事故或緊急情況的可能性以及對于緊急情況或突發(fā)事故做出響應,以預防或減少事故或緊急情況造成的傷害和損失。應急管理應當包括預防,預備,響應和恢復四個方面,因此應急與響應不僅是為了減輕后果,還可以預防更大的事故發(fā)生。應急計劃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應急機構(2)應急期間負責人以及所有人員的職責,特別是其特殊作用人員的職責(3)對內警報對外通報和聯絡(4)疏散程序(5)重要記錄和設備的保護以及危險物品的處理(6)應急期間必要的信息,裝置配置圖,危險物質數據,程序,作業(yè)指導書,聯絡電話號碼等。必備的應急設備有:報警系統,應急照明和動力,逃生工具,安全避難場所,重要的隔離閥,開關和切斷閥,消防設備,急救設備和通訊設備等。
10.績效測量與監(jiān)測
績效是指依據安全管理的方針和目標控制安全管理方面所取得的可以測量的成效。績效的測量用來說明方針和目標是否正處于實現之中,控制措施是否已經得到實施并且行之有效;從失敗中取得教訓,對員工的意識,培訓協商與交流的計劃是否行之有效,可用于評審和改善的信息是否正在產生和被使用。
監(jiān)測是對于每個重要的監(jiān)測項目,規(guī)定監(jiān)測的場所,檢測的平次,監(jiān)測的方法或依據的標準,測量設備,監(jiān)測實施者和監(jiān)測的結果,監(jiān)測與測量的內容應當包括(1)安全管理者需要定向和定量的測量(2)對于目標大稻埕的測量(3)預防性的績效測量,監(jiān)測事故事件和安全管理績效其他不良表現的歷史證據(4)要保留足夠的測量數據和測量記錄,一邊對以后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分析
11.不符合事件的后處理與預防措施
不符合事件發(fā)生后應立即采取減輕后果的措施,包括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控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限制事故規(guī)模和影響范圍,必要時啟動應急程序,搶救傷員實施急救并傳送醫(yī)院,迅速按相關的程序向有關部門管理者報告事故情況,必要時隔離保護現場。除此之外,不符合事件發(fā)生后應對不符合事件展開調查,根據不符合事件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有不同的部門組成調查組,調查組成員需要經過不符合事件的調查培訓,具備相應資格。
選擇糾正預防措施時,要按照選考慮消除危害,在考慮降低風險,最后才考慮防護措施的原則,措施實施前要進行風險評價,避免糾正了原來不符合和帶來的風險,邀請一線人員參與評審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果措施對有關文件有更改,應當遵照事實和記錄,要對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情況進行檢查和驗證。
12.記錄及其管理
記錄反應管理績效的情況,反應符合要求程度的證據,用以證明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使得運營在安全條件下運行,安全管理記錄應填寫完整,字跡清晰,恰當標記,對記錄的保存時間予以規(guī)定,記錄應保存在安全地點,易于恢復。記錄管理中應當注意:處理記錄的權限,記錄的保密性,有關記錄的保留的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使用電子記錄會發(fā)生的問題。
13.內部審核
用人單位應當定期對管理體系進行內部審核,以保證體系的符合性,實施性和有效性,審核可以通過抽樣的方式查看運營環(huán)境,訪談,查閱資料,文件,記錄的方法。審核應當有計劃性,制定實施內部安全管理審核的年度計劃,審核應當覆蓋安全管理體系的全部范圍,如果出現了審核的特殊狀態(tài),可以實施附加審核并通知審核部門上級管理單位及相關部門。
為了體現審核的公正性,內部審核員應當有與審核活動負責人無關的人員擔任,審核員應當具備運營知識,了解安全管理體系并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要求,對于不符合管理體系的人員和部門應采取糾正措施,確定完成日期并跟蹤審核。
審核報告需要包括:審核目的,審核范圍,審核日期,審核計劃審核員名單。不符合及整改報告,審核組關于體系的符合性實施性,有效性的評價,審核報告的分發(fā)。
14.管理評審
運營的最高管理者應當定期對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體系的持續(xù)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評審采取會議的方式,要保證員工安全管理代表的參加率,這個體系范圍內的評審應當一年一次,增加的評審可以針對整個體系范圍,也可以針對局部,評審與內部審核不同,應集中與管理體系的整體績效,而不是具體細節(jié),管理評審主要依靠一下信息:(1)內部審核的結果,自上一次審核到現在對安全管理體系實施的糾正措施的完成情況(2)績效的測量和監(jiān)測情況(3)事故統計,應急響應情況(4)管理代表以及各部門負責人對其管理部分的報告。(5)內外部的變化。管理評審應當得到以下結果,對方針目標及其他要素的修改,針對整體影響績效的共性問題重要問題的整改計劃
4.3總體方針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模式的總體方針是軌道交通運營企業(yè)對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意向和聲明。實施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體系的全過程是在這個方針的指導下進行的。
安全管理模式的總體方針通常是組織的最高管理者制定的,是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全體員工與安全管理的全部活動,無不在這一大前提下進行。所有的計劃措施行動都符合方針,為實現安全管理方針服務,安全管理方針需要指明企業(yè)在安全管理方方面的方向,提供規(guī)范企業(yè)行為和制定具體目標的程度。良好的安全管理方針,能指導組織有效的實施和改進它的安全管理體系,同時安全管理體系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必要的修改。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模式的總體方針的制定及管理應該符合以下幾個要求:
(1)方針應當遵循法律法規(guī),沒有相關規(guī)定時,可以選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yè)標準。
(2)方針應當包含對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水平改進的績效的承諾,并說明方針使用期。
(3)方針需要體現安全運營全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思想
(4)安全管理方針應當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的其他管理方針一致,并且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5)安全管理方針應當形成文件,例如寫在安全管理手冊的開頭部分
(6)方針應當包括對持續(xù)改進的承諾,因為釋放先最小化的努力是沒有窮盡的,應當根據安全管理體系實施的情況及時的改進安全管理的總體方針
(7)員工參與是實現方針的保證,所以方針要傳達到每一個員工,是每一個員工意識到在安全管理方面應盡的義務
(8)針對應當公之于眾,接受上級及廣大乘客的監(jiān)督
(9)作為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內容,方針應當定期評審,確保其適用性。
5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實施
實施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一個動態(tài)循環(huán)的管理過程。并以持續(xù)改進的指導思想指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系統的實現安全的最總目的。其中安全管理的總方針是指揮整個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思想,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監(jiān)控真?zhèn)€體系的運行,保證其有效性。危險識別,危險評價及控制計劃是整個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目標及方案的制定則是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內容,所有的要素都是目標和方案能都得到實施和保護
5.1管理目標及方案
為保證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應制定適宜的安全目標和管理方案。目標和管理方案的依據包括: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方針和運營情況,審核和檢查中發(fā)現的問題,項目中的危險源,相關方的要求,事故案例和經驗教訓。
目標和管理方案的制定部門在規(guī)定的時間間隔對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控,若發(fā)現未按照相關要求未按時完成則與實施部門進行原因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若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外部環(huán)境或管理體系發(fā)生重大變化或發(fā)生嚴重的安全事故等情況,應進行評審,若評審結果需要更改目標和管理方案,則按照目標和管理方案的制定過程進行。
5.2運行控制
為了確保對與安全風險有關的運營活動進行有效控制,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建立運行控制程序:新線設施設備連接,日??瓦\服務,設施設備的檢修與維護,易燃易爆品防火,糾正和預防措施,不符合事件的后處理,應急準備和相應控制等。
對重要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分析后,根據需要制定管理方案,作為程序文件的補充,對一般風險因素通過法律法規(guī)和其他要求及日常檢查來控制。運行控制的目的就是在于安全管理體系的目標和方案能否得到應有的實施,所以在運行控制中尤其應當注意避免兩張皮的現象,及程序文件設計的很好,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得不到應有的實施。當然如果能建立危險源的實時監(jiān)控電子系統,就能更加有效的對所有危險源進行更加有效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