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勞動保護管理體系;70年代在勞動保護管理體系下,強調了事故管理系統;到了80年代出現了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管理和安全生產管理的概念;進入90年代,現代安全科學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體系逐步發(fā)展和完善。顯然,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不同的經濟體制和勞動安全理論指導下,表現出不同的安全管理特色。
????80年代以來,現代安全管理逐步實現了:變傳統的縱向單因素安全管理為現代的橫向綜合安全管理;變事故管理為現代的事件分析與隱患管理(變事后型為預防型);變被動的安全管理對象為現代的安全管理動力;變靜態(tài)安全管理為現代的安全動態(tài)管理;變過去只顧生產效益的安全輔助管理為現代的效益、環(huán)境、安全與衛(wèi)生的綜合效果的管理;變被動、輔助、滯后的安全管理程式為現代主動、本質、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變外迫型安全指標管理為內激型的安全目標管理(變次要因素為核心事業(yè))。從方法技術上,在實踐證明有效的全面安全管理、檢查表技術、安全監(jiān)察、三同時管理、五同時管理、三不放過原則、安全認證制、班組安全建設等傳統安全管理的基礎上,發(fā)展了系統工程、安全評價、風險管理、預期型管理、目標管理、無隱患管理、行為抽樣技術、重大危險源評估與監(jiān)控等現代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科學-20世紀突出的前沿
????20世紀的很長一段早期,勞動安全、勞動保護是作為事業(yè)、工作、常識的概念出現的。這樣的時代,安全學問在學術上層次較低,在學科上沒有地位。進入世紀的中后期,有了安全技術和安全工程的認識,這使勞動安全的科技含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人類科學技術大家庭中成為獨立的一員,這是20世紀八十年代才出現的事。世界第一本《安全科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Safety Science)專著的出版,這是德國著名工業(yè)安全科學學者庫赫曼(Kuhlmann)所著,1985年在歐州發(fā)行了原文的德文版本,1993年在我國出版了中文版本。在此之前,1974年美國出版了《安全科學文摘》,1979年英國W.J.哈克頓和G.P.羅濱斯發(fā)表了《技術人員的安全科學》也為安全科學概念的確立提供了重要基礎;1990年在德國科隆召開的第一屆世界安全科學大會,與以往的勞動安全國際性專業(yè)會議不同,這是用科學學的概念,站在科學的高度來詮釋勞動安全的理論和方法的大會;在中國,1992年國家頒布的國標GB/T13745-92《學科分類與代碼》中,安全科學技術成為獨立的一級學科,被列為交叉科學一類。安全科學的誕生標志著人類對于勞動安全命題的認識發(fā)展到了較高的層次,這是人類勞動安全活動推進的結果。在百年回顧之時,讓我們想起本世紀以來人類不同時期為此努力的重要事件。
????在學術推進組織方面:1876年德國以鍋爐安全運行為目標的"鍋爐和電氣設備所有者協會"成立;1917年英國成立“安全第一協會”;1923年美國帥先成立“國家安全協會”;1947年在日內瓦成立國際勞工組織(ILO);1947年在美國成立"國際飛行安全基金會";1957年日本成立“全國安全協會”;1991年在德國成立"世界安全聯合會"。在我國,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后,根據大會決議,成立了"勞動組合書記處";1983年9月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在天津成立。
????在專業(yè)學歷教育方面:英國20年代在大學設立職業(yè)安全專業(yè);美國30年代開始培養(yǎng)工業(yè)安全專門工程師,1956年在世界上設立第一個消防工程系;日本1957年在大學開辦安全工學專業(yè);我國在60年代開辦勞動保護專業(yè),1985年在本科目錄中列出安全工程專業(yè),1999年最新修訂的本科、碩士、博士學科目錄中均設有安全技術與工程學歷教育專業(yè)。
????在安全科學技術進步方面,我國原勞動部于1987年首次頒發(fā)"勞動保護科學技術進步獎"(1999年轉入國家經貿委頒發(fā)國家安全生產科學技術進步獎);1989年國家頒布的《中長期科技發(fā)展綱要》中列入了安全生產專題,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計劃中分別列入了《勞動安全關鍵技術》、《重大工業(yè)事故和建筑火災預防與控制技術》攻關項目;1997年11月19日人事部和勞動部聯合頒發(fā)了《安全工程專業(yè)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試行)》等等,這些對于推進中國的安全科學技術進步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20世紀安全生產拾萃
????世紀百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僅僅是短暫的一瞬,但是20世紀的百年,對于人類的安全科學技術則是巨大的一步。用世界的眼光來回溯百年安全技術的方方面面,一件件成功的歷史事件,象璀璨的明珠光彩奪目。
????* 人類"勞動保護"意識的產生。最早是恩格斯1850年在《十小時工作制問題》的論著中首次提出。進入20世紀,1918年俄共《黨章草案草稿》中把勞動保護列為黨綱第10條;在我國首次提出勞動保護是1925年5月1日召開的全國勞動代表大會上的決議案中。勞動保護作為安全科學技術的基本目標和重要內容,將伴隨人類勞動永恒。
????* "安全第一"口號的提出。這一口號來源于美國,1901年在美國的鋼鐵工業(yè)受經濟蕭條的影響時,鋼鐵業(yè)提出"安全第一"的公司經營方針,致力于安全生產的目標,不但減少了事故,同時產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百年之間,"安全第一"已從口號變?yōu)榘踩a基本方針的重要內容,成為人類生產活動的基本準則。
????* 事故致因理論的形成。把人為事故作為一種工業(yè)社會的現象,研究其規(guī)律,這是美國工業(yè)安全專家海因里希30年代的貢獻。他提出的事故致因理論,至今還指導著當代事故預防的實踐。
????* 安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二次大戰(zhàn)后期,軍事工業(yè)的發(fā)展和電氣化生產方式的出現,以及系統科學的誕生,在安全工程領域,提出了以故障樹(FTA)分析技術為代表的安全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這對于人類的工業(yè)安全理論是大大的推進。特別是安全的定量分析理論與技術方面,安全系統工程獨樹一幟,豐富了安全科學大花園。
????* 安全文化的提出。198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在面對原蘇聯切爾諾貝利災難性核泄漏事故的背景下,對人為工業(yè)事故追根求源,得到認識是"人的因素"是根本,而"人因"的本質是文化造就的。因此,1989年在核工業(yè)界首先提出了"核安全文化建設"的概念、方法和對策。從此,在工業(yè)安全領域,安全文化的理論、方法、實踐作為人類安全的一種戰(zhàn)略和對策,不斷的研究、探討和深化。
????除上述方面,各種安全技術的突破、本質安全化的認識、安全人機學的創(chuàng)立、風險控制理論的發(fā)展等,人類安全科學技術的理論與實踐成就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