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安全生產月”活動,隨著各單位總結的陸續(xù)上交,可算圓滿地劃上了“句號”。 工作緊張、緊湊,場面熱烈、熱鬧的6月,給基層安監(jiān)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群眾展現(xiàn)了安全文化的魅力、送去了規(guī)范實用的安全知識,著實讓群眾受益匪淺。做為一名曾經連續(xù)多次參與本地“安全生產月”活動的筆著,每年都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安全生產月”這樣好的活動,為什么只在6月一個月開展?能不能建立一種長效機制,盡快把好的活動擴展到全年。為此,筆者提三點建議,與大家商榷。
一是分解“安全生產月”活動內容。“安全生產月”活動已開展了八年,八年來各地不斷總結經驗,增加新的活動內容,一些地區(qū)僅在一個月內就開展三十到四十多項大型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對弘揚安全文化、提升全民安全素質、推動安全生產管理向縱深開展無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活動過于集中,給人員本身就不足的安監(jiān)隊伍帶來很大負擔,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安監(jiān)人員在6月里都要“連軸轉”。加班加點、無私奉獻似乎已成了安監(jiān)人員的“家常便飯”,習慣成自然,道還吃得消。更重要的是,任務和活動過于集中,勢必影響其質量,甚至有些工作因為趕任務、搶時間,不得不急急忙忙地走過場,效果大打折扣。分解“安全生產月”活動的內容到一年里的每個月,便于6月份集中精力把“安全咨詢日”、應急演練周等幾項重點活動做的更精細、更扎實。
二是建立全年安全文化活動機制。從多年來,“安全生產月”活動的有效開展可得到啟示,安全生產的文化教育活動僅在6月開展遠遠不夠,能否自上而下,結合全年的的中心工作,每月或每季度確定一個活動主題,做到月月見行動,季季有新內容,并建立全年的安全文化活動考評機制,改變過去僅對“安全月”、“消防日”等文化活動的考核。
三是加強安全文化專業(yè)隊伍建設。近年來,在安監(jiān)隊伍建設上,安全監(jiān)察、安全執(zhí)法、應急救援等崗位的設立,上級都有明確要求,而從事安全文化建設和宣傳教育的崗位只是軟指標,造成從事安全文化建設的工作人員缺乏,工作創(chuàng)新不足,效果不太明顯。形成了一方面群眾安全素質低,另一方面又沒有太多的人開展教育引導工作,更缺乏這方面的專業(yè)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