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绦匀投资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網

沖積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評論: 更新日期:2024年12月09日

在進入暗硐以前,要先打降水井,降水間距30m,距井筒中心線距離為18m,深度以基巖層決定,井底至少進入基巖層5m。

為了在進暗硐時能夠更好地完成打管棚工作,在明槽開挖時,在仰坡上預留施工臺階,聯(lián)合已經澆筑完成的碹體外面作為打管棚的操作施工作業(yè)平臺。

沖積層暗硐開口以前,施工人員站在硐口仰坡上先預留出施工作業(yè)平臺上,在已經澆筑完成的混凝土碹外壁外200毫米的位置上,用管棚鉆機打入6m的鋼管棚( 為了確保注漿,在管棚鋼管上提前打好注漿眼 )進行注漿,讓每根鋼管注漿達到5MPa以上注漿壓力,確保每一根鋼管注漿內外密實、飽和。

在鋼管棚下方支護第1個鋼拱架,形成第一個工作面,再進行開挖工作,挖至0.8m以后,安設第2個鋼拱架,再打入第2層管棚(管棚長度3.0m,打完后及時注漿),再開挖0.8m,安設第3個鋼拱架,隨后開挖第1架鋼拱架的腿部,增設鋼拱架腿。再從工作面開挖0.8m,安設第4個鋼拱架,再開挖第2架鋼拱架的腿部,增設第2架鋼拱架的架腿,繼續(xù)向前開挖0.8m,安設第5個鋼拱架上拱。開挖第1鋼拱架與第2個鋼拱架之間的底板,鋪設片石砂漿墊層,噴射混凝土進行初次支護,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huán)段距。

依次按照打管棚→開挖0.80m→架設鋼拱架→開挖腿部→增設鋼架腿→開挖底板→鋪砌片石砂漿墊層的循環(huán)方式。

首次完成13架鋼拱后,形成一個9.6m的距離。及時安設6m的臺車進行二次支護。

初次支護和二次支護之間盡量保持3.6m的最小距離。最大距離一般不能超過9.6m。

二次支護和初次支護平行交叉作業(yè),利用混凝土凝固時期永久澆筑混凝土地坪。

初次支護完成后,及時采取注漿措施,封堵一次壁縫隙流水。

二次支護完成后,對有水地方進行注漿堵水施工。

網友評論 more
創(chuàng)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yè)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
特克斯县| 泌阳县| 梅河口市| 宁国市| 根河市| 五莲县| 信阳市| 万荣县| 宣恩县| 安泽县| 丽江市| 瑞昌市| 罗甸县| 锦州市| 孝感市| 徐闻县| 苍溪县| 香格里拉县| 龙海市| 枣阳市| 虞城县| 沙雅县| 英吉沙县| 呼伦贝尔市| 盐源县| 夏津县| 襄樊市| 独山县| 来凤县| 勃利县| 边坝县| 中方县| 三台县| 潍坊市| 普兰店市| 巫山县| 清水县| 页游| 平武县| 彰化县| 车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