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绦匀投资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網

大型給水泵中開式內殼體的加工技術

  
評論: 更新日期:2015年05月18日

 內殼體是大型給水泵的主要件和關鍵件,裝夾/定位,內部各級流道型線對正,立式車削加工是制造工藝的技術難點。本文介紹了內殼體的工藝方案及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點,解決加工難題,保證了大型給水泵機組國產化的開發(fā)和研制
    大型給水泵是一種高溫高壓泵,它最大出口壓力為51.7MPa,最大工況點183.3℃ ,最大聯(lián)接螺紋為M133X3,最大外徑為φ1240mm。在結構上采用抽頭在吸入蓋上,水力密封或機械密封均在吸入蓋、吐出蓋內孔部位,這樣結構更加緊湊。是近幾年來,大型火電機組國產化重要的設備之一。而做為該泵核心零部件的中開式內殼體的加工,是決定該泵能否國產化的關鍵。因此我們開發(fā)研究該件的加工工藝。
    內殼體結構及作用
    大型給水泵屬于雙殼體、多級離心泵結構。內殼體屬于泵的第二層殼體,位于泵的轉子工作部與外部定子殼體之間,屬于定子件。但由于結構特殊,卻跟轉子一起成套,不可分割,與轉子工作部一起成為泵的芯包部件。
    內殼體分上體/下體兩部分,中開式、基本對稱結構。毛坯是鑄造成形,是常規(guī)雙殼體泵第二層殼體與導葉兩件的統(tǒng)一體,起到把各級葉輪壓出的介質收集并轉送到下一級葉輪入口(或者是泵出口)的作用。
    內殼體加工難點分析
    內殼體結構復雜,設計要求精度高,它的設計/制造,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同行業(yè)的前沿技術。要實現(xiàn)它的制造國產化,從加工工藝角度來講,主要突出以下幾方面的技術難點:外形無法裝夾的狀態(tài)下,如何實現(xiàn)加工中開面時裝夾/定位;上/下體分半粗加工后,怎樣保證合裝精加工時,內部型線對正;為保證內/外部各定位止口同軸度和提高生產率,能否實現(xiàn)內殼體立式車削加工代替臥式鏜削加工;以及立式車削加工時,零件怎樣避免出現(xiàn)大小半的關鍵技術點。
    工藝方案設計
    針對以上加工技術難點,認真分析零件結構特點,并結合現(xiàn)場實際加工能力,設計如下工藝實施方案,并在產品制造過程中,成功的進行了方案的驗證。
    3.1.加工中開面時裝夾/定位的工藝方案設計:
    內殼體粗/精加工中開面時,需在鏜銑加工中心上進行銑削加工。但內殼體的外形為不規(guī)則的圓形曲面,無法實現(xiàn)中開面背向機床工作臺的裝夾方式。
    為了實現(xiàn)內殼體的裝夾/定位,在毛坯鑄造時,增加工藝輔助基準(以后簡稱為“泵膀”)。中開面加工時,用泵膀來實現(xiàn)裝夾/定位,并在精加工時去除。
    泵膀在內殼體加工制造過程中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如下:
    3.1.1.在內殼體每次實施加工前,先加工泵膀,再利用泵膀配合專用裝夾工裝,來實現(xiàn)中開面粗/精加工的裝夾定位。
    3.1.2. 4個泵膀上各鉆一個光孔,來做為上/下體中開面法蘭上孔沒鉆出時,合裝粗加工把合用。
    3.1.3.在對角2個泵膀上,分別設計一個定位銷,上/下體合裝進行中開面法蘭上把合孔鉆削時,保證配對孔的位置精度。
    3.2.上/下體合裝精加工時,內部形線對正工藝措施;
    內殼體加工過程中,內部形線對正與否,直接影響到泵的效率和性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鑄件在鑄造過程中,由于其特殊的流道型線結構,導致鑄造成型后的內殼體,內部流道出現(xiàn)軸向位置的偏移量很大。
    為了保證精加部位與非加工渦室/流道型線相對的余量均勻,工藝方案創(chuàng)新使用了以下的工藝措施,確保上/下體合裝后內部型線的對正:
    3.2.1.立式劃線:上/下體共同并列立式放置,進行設計基準面及內部各渦室/流道中心線的劃線。
    3.2.2.上/下體分半加工基準統(tǒng)一:均以設計基準面為加工基準,分別進行內部各流道/渦室在中開面上型線的加工,然后鉗工進行流道/渦室加工與非加工部位的過渡修磨。
    3.2.3.上/下體合裝中開面把合螺栓孔的配制:先加工上體中開面上把合孔。然后,上/下體設計基準對正,4個泵膀上螺栓把合,并在對角線位置的2個泵膀上銷定位,最后,配制下體把合孔。
    3.3.內殼體立式車削代替臥式鏜削加工的工藝方案創(chuàng)新:
    以往中開式結構零件的加工,多為臥式鏜削加工。但內殼體由于其內/外部定位尺寸多,又屬于細長結構,外型尺寸為D6500/D230X1260,各關鍵尺寸表面粗糙度要求Ra1.6。臥式鏜削加工時出現(xiàn)以下不可接受的問題:
    3.3.1.由于鏜桿發(fā)顫及設備精度問題,達不到設計要求,尤其是表面粗糙度無法保證;
    3.3.2.由于設備的精度原因,內部定位尺寸出現(xiàn)微量錯牙,影響配合精度;
    3.3.3.內部定位尺寸多,鏜桿加工對刀次數(shù)多,且外圓還需立車加工,加工中生產周期長;
    而用數(shù)控立式車削加工內殼體,有以下的優(yōu)點:
    3.3.3.1.由于設備精度高,上/下體合裝一起加工內孔、外圓、內部密封槽,容易保證各定位尺寸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同軸度、垂直度等形位公差的要求;
    3.3.3.2.車削加工比鏜削加工效率高,可以縮短生產周期,解決了公司長期以來內殼體生產周期長的困擾,從而使產品在同行業(yè)市場上占有更高的竟爭力。
    鑒于以上兩種加工方法的優(yōu)勢對比,由鏜削加工改為數(shù)控立車加工勢在必行。如何實現(xiàn)立式車削加工,針對現(xiàn)有設備的加工能力和內殼體的結構特點,采取了如下工藝手段:
    3.3.4.專用加長刀桿制作:    
    由于設備滑枕不能通過內孔,設計制作Ф150mm,長700的專用刀桿,并在刀桿上增加了內冷系統(tǒng),使之在加工Ф260內孔及內孔處寬9H7密封槽時,刀桿在接近刀尖處噴出霧狀冷卻液,以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保證Ф260H7內孔及9H7密封槽的加工。
    3.3.5.設計科學合理的工藝基準,來避免合裝加工出現(xiàn)大小半現(xiàn)象:
    工藝基準一:精加工中開面時,在零件的設計基準面(吐出端端面)加工工藝基準,做為零件立式車削時,平面找正基準。
    工藝基準二:精加工中開面時,在靠近吐出端兩側泵膀的側面,加工工藝基準,來做為零件立式車削時,中心找正基準。
    工藝基準三:上/下體在靠近吐出/吸入兩端的外型上方,加工工藝基準,來做為零件立式車削時,中心找正的校驗基準。
    3.3.6.立式車削時,裝夾找正工藝方法:
    3.3.6.1.吸入端端面三點支承,高爪卡吸入端外形,利用工藝基準一找平,保證內殼體回轉中心線與工作臺垂直;
    3.3.6.2.利用工藝基準二和工藝基準三,形成圓周方向四點找圓基準,來保證內殼體的軸線與工作臺回轉中心重合;
    3.3.6.3.工藝基準三的上、下基準面,理論上形成一個垂直于工作臺的大平面,用來校驗內殼體的軸線與工作臺的垂直;
    通過對此大型給水泵中開式內殼體各項關鍵加工制造技術的研究,使其加工制造得以實現(xiàn),從而使大型給水泵的國產化成為可能,填補了公司乃至國家這一領域的空白。不僅將國內泵行業(yè)科技發(fā)展向前推進一步,而且將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以質量可靠,價格低廉的優(yōu)勢贏得市場。
 

網友評論 more
創(chuàng)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yè)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
英山县| 宽城| 正安县| 抚远县| 屏南县| 靖安县| 平湖市| 金乡县| 永城市| 五寨县| 涡阳县| 临沧市| 祁连县| 龙井市| 凌海市| 岚皋县| 手游| 图们市| 隆德县| 盱眙县| 安国市| 双鸭山市| 太和县| 读书| 甘南县| 卢湾区| 华宁县| 满城县| 蒲城县| 昌平区| 平江县| 大石桥市| 老河口市| 江孜县| 麻城市| 东乌珠穆沁旗| 类乌齐县| 东台市| 扎鲁特旗| 巴青县| 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