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绦匀投资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網

道路運輸危險源辨識制度

  
評論: 更新日期:2015年04月28日

一、 危險源的辨識
        防止重大事故的第一步,是辨識或確認高危性的物質。由政府主管部門和權威機構在物質毒性、燃燒、爆炸特性基礎上,制定出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通過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可以確定哪些是可能發(fā)生事故的潛在危險源。
        二、 危險源的評價
        根據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進行危險源辨識和確認后,就應對其進行風險分析評價。
        一般來說,危險源的風險分析評價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1、 辨識各類危險因素及其原因與機制。
        2、 一次評價已辨識的危險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3、 評價危險事件的后果。
        4、 進行風險評價,即評價危險事件發(fā)生率和發(fā)生后果的聯(lián)合作用。
        5、 風險控制即將上述評價結果與安全目標值進行比較,檢查風險值是否達到可接受水平,否則需進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險水平。
        三、 危險源的安全報告
        企業(yè)應對場所的安全生產負主要責任。在對危險源進行辨識和評價后,應對每一個危險源制定出一套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過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
        四、 危險源的安全報告
        要求企業(yè)應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對已辨識和評價的危害性的設施,則應在其投入運轉之前提交安全報告。安全報告應詳細說明危險源的情況,可能引發(fā)事故的危險因素以及前提條件,安全操作和預防失誤的控制措施,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現(xiàn)場應急預案等。
             安全報告應根據危險源的變化以及新知識和技術進展情況進行修改和增補,并由政府部門經常檢查和評審
        五、 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是危險源控制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yè)應負責制定現(xiàn)場應急預案,并且定期檢驗和評估現(xiàn)場應急預案和程序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時進行修訂。場外應急預案的目的是抑制突發(fā)事件,減少事故對工人、居民和環(huán)境的危害。因此應急預案應提出詳盡、使用、明確和有效地技術與組織措施。政府主管部門應保證將發(fā)生事故時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確做法的有關資料散發(fā)給可能受事故影響的公眾,并保證公眾充分了解發(fā)生重大事故時的安全措施,一旦發(fā)生重大事故,應盡快報警。每隔適當?shù)臅r間應修訂和重新散發(fā)應急預案宣傳材料。
       
       

網友評論 more
創(chuàng)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yè)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
赤壁市| 南川市| 麟游县| 蒙山县| 舒兰市| 内乡县| 都昌县| 雅江县| 永城市| 兴化市| 和林格尔县| 宁远县| 青神县| 赫章县| 自贡市| 云梦县| 普宁市| 荥经县| 台中县| 靖江市| 宾阳县| 天祝| 同江市| 张掖市| 固阳县| 理塘县| 梓潼县| 宜宾县| 栾川县| 石渠县| 遂平县| 衡山县| 博罗县| 玉山县| 盱眙县| 芷江| 周至县| 邵阳县| 格尔木市| 深圳市|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