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雨季來臨之前,必須對風井口、主井筒、工業(yè)廣場附近排水溝進行清理,并加強排水溝的修筑,保證排水溝在雨季期間能正常排水。
2、 必須派專人對礦區(qū)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隙、有無地表蹋陷、老窖塌陷等現(xiàn)象,如有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填平、填實。
3、 地下水是礦井水的重要水源,在開采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涌入礦井造成災害。
4、 掌握水文地質(zhì)資料是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依據(jù),必須掌握井田范圍內(nèi)沖積屋的含水透水情況,含水層和老空積水情況,可能出水的斷層與裂隙分布位置,采動后頂板破碎及地表陷落情況,都必須進行收集和整理,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5、 當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層,被淹井巷、斷層溶洞、老空積水等地點,或遇到可疑水源以及打開隔水煤柱放水時,都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
6、 探水的起點,由于積水范圍不可能掌握得準確,探水起點至可疑水源必須留出適當?shù)陌踩嚯x,必須在可疑水源50~80米以外開始打探水鉆孔。
7、 鉆孔深度與超前距離,采用邊探邊掘時,超前距離一般不小于20米。
8、 在雨季來臨之前,必須對風井口、主井筒、工業(yè)廣場附近排水溝進行清理,并加強排水溝的修筑,保證排水溝在雨季期間能正常排水。
9、 必須派專人對礦區(qū)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隙、有無地表蹋陷、老窖塌陷等現(xiàn)象,如有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填平、填實。
10、 地下水是礦井水的重要水源,在開采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涌入礦井造成災害。
11、 掌握水文地質(zhì)資料是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依據(jù),必須掌握井田范圍內(nèi)沖積屋的含水透水情況,含水層和老空積水情況,可能出水的斷層與裂隙分布位置,采動后頂板破碎及地表陷落情況,都必須進行收集和整理,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12、 當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層,被淹井巷、斷層溶洞、老空積水等地點,或遇到可疑水源以及打開隔水煤柱放水時,都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
13、 探水的起點,由于積水范圍不可能掌握得準確,探水起點至可疑水源必須留出適當?shù)陌踩嚯x,必須在可疑水源50~80米以外開始打探水鉆孔。
14、 鉆孔深度與超前距離,采用邊探邊掘時,超前距離一般不小于2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