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一直伴隨著人為的或自然意外事故和災難的挑戰(zhàn),從遠古祖先們祈天保佑、被動承受到學會“亡羊補牢”憑經驗應對,一步步到近代人類揚起“預防”之旗,直至現代社會全新的“安全第一”理念,把現實社會“事故高峰”和“生存危機”的自擾情緒變?yōu)榭範幒蛯崿F平安、康樂的動力,最終創(chuàng)造人類安全生產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在這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包含著人們安全心理的發(fā)展與進步。
“安全第一”是人類滿足安全心理的需要,在生產經營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中,不斷進化總結出來的方針,有其自身的形成過程。用“安全第一”的思想來管理生產被世界各國普遍采用,它獲得了無法計算的、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什么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第二行不行?如何理解“安全第一”,筆者認為下面這段小故事能夠給人以啟迪。
20世紀初,美國有一個US鋼鐵公司,為了提高鋼鐵質量與產量,提出了“生產第一,質量第二,安全第三”口號,并且用大幅標語掛在工廠內醒目的地方,用以指導該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結果,不但未完成生產計劃,產品的質量也下降了,更為嚴重的是各類生產事故頻繁不斷,公司瀕臨倒閉的境地。US鋼鐵公司董事長凱里深感憂慮,他召集公司各部門管理者和員工代表集思廣益,經過認真吸取經驗教訓,在1906年,把原來的口號改為“安全第一,質量第二,生產第三”。同時,還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加以貫徹執(zhí)行。并采取了預防事故的有效措施,其結果是公司的人身傷亡和設備損壞事故大幅度的下降,產品的質量也提高了,而且超額地完成了鋼鐵生產計劃。這個事件引起了美國和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許多國家成立了安全協會(即現在的安全監(jiān)督管理機構的前身),普遍地把“安全第一”奉為神圣的法律。
這就是說,“安全第一”不是哪國政府、哪個人隨心所欲想出來的,更不是臆造的,而是根據事物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和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失敗與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方針,違背這條規(guī)律就要受到血與生命為代價的懲罰。
我國政府早在建國初期就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早在1951年就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口號,而且,又在1952年第二次全國勞動保護會議上規(guī)定了“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1957年,周恩來為中國民航題詞“保證安全第一,改善服務工作,爭取飛行正常。”1959年,周恩來視察井陘煤礦時指出:“在煤礦安全生產是主要的,生產和安全發(fā)生矛盾時,生產要服從安全。”1960年,當我國第一艘萬噸輪“躍進”號在航運中觸噍沉沒后,周恩來對當時的交通部長說:“你們搞航運的,也要安全第一。”
后來“安全第一”又多次的寫入了我們黨和政府的許多文件里。國務院在[1983]85號《通知》中指出: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指導下,搞好安全生產,是經濟管理、生產管理部門和企業(yè)領導的本職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是我國1985年1月3日,由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正式確定的安全生產方針,已被寫入了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決議作為黨的工作方針。1987年1月26日,國家勞動人事部在杭州召開會議,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作為勞動保護方針,寫進了我國《勞動法(草案)》。1987年4月,勞動人事部在北京召開各省市勞動人事廳(局)長會議時,把這一方針寫入《勞動保護務例(草案)》中。
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二十一世紀,市場經濟條件下安全生產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2002年6月29日,我國以法律形式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寫入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產法》中。這部法律的第一章總則中第三條規(guī)定: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30次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聽取了有關安全專家關于“事故頻發(fā)的原因”理論闡述后指出:“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關鍵是要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這是“綜合治理”被作為生產安全工作方針的首次提出?,F行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不僅是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重視安全的政治主張,同時,也是我國政府依法治國關于安全生產的總方針、企業(yè)培養(yǎng)員工安全心理的總原則。